成都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是成都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内部空间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展陈区、文物库区、办公区等。

成都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地处城市核心区域,是成都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常设展览由木偶皮影展厅、通史展厅、民俗文化展厅构成,另有2个常规临展厅与1个坡地临展厅。成都博物馆预计将于2014年年内正式对外开放,将展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宏伟历史。成都博物馆现藏文物2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021件,重要考古出土文物3889件,文物类别有木偶、皮影、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木器、陶器、动物骨骼等。

成都博物馆新馆临近成都地铁二号线,文物库房与地铁最近处不足20米,交通振动对文物的影响属微振动疲劳损伤。为保证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安全性进行了馆藏文物微振疲劳试验研究,评价了轨道交通振动下文物安全性,建立量化的交通振动下馆藏文物安全稳定的性能化评价指标。对疲劳荷载下馆藏文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开展了初步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开展了对馆藏皮影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观察和分析了在内外界各种作用协同影响下皮影文物产生病害的机理。在调查分析与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皮影的陈列展示手段和保存环境进行了优化设计。

针对预防性文物保护环境监测手段有限、不能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问题,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环境监测系统,对成都博物馆全部文物库房、部分展厅和重点展柜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实时监测。

针对成都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非密闭、使用材料对文物有危害的问题,根据文物对环境敏感度,结合环境监测结果,配置设施设备,应用被动调控材料,营造“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状态,实现与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站的数据接入。

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点,数据上传至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立的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为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指导及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制定适应新技术需求的藏品保护监查管理制度和规范,设立博物馆环境监控岗位职责,形成藏品保护管理、协调、监测、分析、处理、预案等一系列风险预控机制,全面提升本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成为博物馆级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调控重点示范单位。